留言處

留言處
Powered by ShoutJax
Playlist

This chanting of Pure Land Buddhism is free to listen and distribute. 
You are welcome to browse, listen, chant/recite and share the link of this page.
Playlist:
1.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2. 回向偈 (節錄自大悲古寺網頁視頻)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3. 南無阿彌陀佛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4. 阿彌陀佛 歸鄉 佛號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這句唐朝佛經名言後人名山高僧大德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詞句。
淨土宗[持名念佛法]是難遇,難信,若能遇,今生錯過,不知要待多少劫的時間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網所做功德普皆回向過去今生父母師長、歷代宗親、冤親、有緣眾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同登極樂。
阿彌陀佛 Amitabha

Sunday, March 8, 2015

習近平巴黎論佛教 中國文化復興佛教當擔大任


習近平巴黎論佛教 中國文化復興佛教當擔大任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中國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歷盡磨難,體現的是中國人學習域外文化的堅韌精神。根據他的故事演繹的神話小說《西游記》,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根據中華文化發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獨特的佛教理論,而且使佛教從中國傳播到了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
這段有關佛教中國化的教科書式的精確敘述,並非來自某位教授的講稿,而是源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話。
3月27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並發表有關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演講。在演講中,習主席主要論述了3個問題。第一,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第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第三,以文化人,讓文化為人類進步助力,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習主席的訪問與演講,創造了多個第一:首先,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其二,中國國家元首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以文明發展為主題發表公開演講;其三,中國國家領導人前所未有地全面論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與意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稱之為“歷史性訪問”。
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到宗教,特別對於世界宗教的多樣性,以及三大世界性宗教與中國文化的互動予以了高度肯定。他說:“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像的。” “2000多年來,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先後傳入中國,中國音樂、繪畫、文學等也不斷吸納外來文明的優長。”
在演講中,習主席著墨最多的人類文化形態,是佛教。除了上述的引文之外,習主席還專門論述了法門寺的價值與意義,強調不僅僅要作為文物欣賞,更要復活其內在的精神價值。他說:“1987年,在中國陝西的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美輪美奐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的琉璃器。我在欣賞這些域外文物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於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滿足於領略它們對以往人們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應該讓其中蘊藏的精神鮮活起來。”
習近平對文化作用的強調不是偶然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在經濟現代化基本實現之後,文化發展、精神現代化的重要性就日益凸顯出來。就今天的中國社會而言,人們的道德與文明程度明顯地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成為現代化事業的短板。這不僅直接降低了人民的幸福感,影響了社會和諧,也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像。正如習主席所說:“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隨著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華文明也必將順應時代發展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習主席多次提到佛教也有著深厚的現實背景。近代以來,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嚴重衝擊。今天,儒家文化的制度性傳承仍然沒有建立,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其現狀與人們的期待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儒釋道三教當中,佛教的發展相對較好,逐漸成為中國文化復興的最重要載體。而新世紀以來的中國佛教,也日益建立起這一文化自覺,主動投身於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歷史洪流之中。
在北京美輪美奐的什剎海,有一座廣化寺。廣化寺的和尚,建立了一家“什剎海書院”。一年有四季,什剎海書院的四季是儒學季、佛學季、道學季和易學季。每個季節,和尚們都聘請一流國學大師登台論道,以文化人。什剎海書院的出現,體現了中國佛教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
同一天,習近平主席還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他說:“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要成為和平、可親、文明的獅子,最根本的,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而在中國文化復興的征程上,中國佛教可謂天降大任,任重道遠。

以上摘自:http://www.fotuojiaoyu.org/index.php?_m=mod_article&_a=article_content&article_id=43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