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處

留言處
Powered by ShoutJax
Playlist

This chanting of Pure Land Buddhism is free to listen and distribute. 
You are welcome to browse, listen, chant/recite and share the link of this page.
Playlist:
1.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2. 回向偈 (節錄自大悲古寺網頁視頻)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3. 南無阿彌陀佛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4. 阿彌陀佛 歸鄉 佛號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這句唐朝佛經名言後人名山高僧大德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詞句。
淨土宗[持名念佛法]是難遇,難信,若能遇,今生錯過,不知要待多少劫的時間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網所做功德普皆回向過去今生父母師長、歷代宗親、冤親、有緣眾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同登極樂。
阿彌陀佛 Amitabha

Wednesday, January 26, 2011

《佛说阿弥陀经》动画版二加三维预告片及精彩美图












(以下是2009年2月的预告片)
 

ALCOO数码娱乐历时5年筹备制作的动画大片《佛说阿弥陀经》,在承载着最初发起人陈晓旭女士离世的遗憾,在承载着诸多赞助人殷切的关注,在承载着广大佛教徒渴求的期待,终于在沉寂几年之后的今天为2011年献上一个小小的贺礼!

   《佛说阿弥陀经》动画在2006年得到发起人陈晓旭女士的资金支持后开工制作,计划为30分钟的FLASH动画。因制片人容榕和导演阿芒擅自提高制作标 准成为一部三维+二维动画片,结果半年时间只完成了5分多钟。因制作标准远远高于预期,导致制作经费极度不足,加之制作者经验能力有限,工作一度陷入停 顿。后来,在获得台湾诺那华藏精舍部分资金支持后,于2007年陆续完成了西方三圣的三维动画。但此时工作团队已开始了《地藏菩萨的故事》系列动画和《弥 勒菩萨上生经》动画的制作,因此一直排不出工作档期来重启《佛说阿弥陀经》的动画制作。直到2010年6月,ALCOO数码娱乐的工作团队在完成了几百分 钟高标动画之后终于磨合成熟,《佛说阿弥陀经》得以重启制作。

   原计划《佛说阿弥陀经》上集15分钟在2011年的元旦公映。但是,即使整个工作团队连续周六加班不休息,也只有10分钟成片,也就是说,刨除2007 年之前已经完成的近6分钟影片,从2010年6月~12月一共只制作出4分多新画面(当然原有画面也做了重新调校)!以接近10人的精英工作团队而言,制 作成本之高,懂行的人想必算得出来。此前收到的全部制作资金只够成本的三分之二,华藏光明公司为此15分钟动画片也做出了巨大投入。

   根据现在的工作进度,预计在2011年5月之前可以完成全部上集15分钟的内容并公映。所以,今天为大家提供的新年贺礼是一小段《佛说阿弥陀经》的最新 预告片和11张影片截图。相对于2009年放出的第一个预告片,大家可以对比看看,虽然这次新年预告片时间只有30秒,仅仅一些影片画面的叠加展示,但比 2009预告片的画面素质有了飞跃提升。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4f06d0100p2gj.html

老实念佛

Sunday, January 23, 2011

净土宗的学佛方法,理论,方向都浓缩成以下这几个字

净土宗的学佛方法,理论,方向都浓缩成以下这几个字
把他落实到日常生活上,待人处事接物上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净土五经简介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 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 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

五经编法之缘起  《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论,《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补充的内容有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即更详细更深入地为我们解释。《阿 弥陀经》的经文不长,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导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最后还举出六方诸佛赞叹(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佛赞叹,《无量寿 经》也是讲十方佛赞叹)。因此,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求生净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恳切地劝导我们!这是净宗三经。如果在一般经 里附带介绍净土的,在《大藏经》里至少有一百多种。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即《四十华严》最后一卷,称为' 净土四经'。他这个做法非常正确,因为《无量寿经》一展开,第一句就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才晓得净土法门与普贤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西方极乐世 界诸善上人修什么法门?统统是修'普贤大士之德'。

乾隆年间五经的叙说  乾隆年间,彭绍升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居士,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他把《阿弥陀 经》、《无量寿经》与《华严经》看成完全平等,只有内容多少不同而已,《无量寿经》是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广说、是细说。所以,将《普贤菩萨行愿 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附在三经之后很圆满,也很有必要。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了'净土五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二百四十四个字,这一章经文是净土宗的心经,功德之殊胜决不在《般若心经》之下。《般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经、精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净土宗五经一论的精华,不要看它字少,境界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它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往生论》是天亲菩萨自己修学的心得 报告,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天亲菩萨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宗修学依据的经论,到此地可以说是大圆满,不必再附带其他经典了。

关于网络上对净空法师质疑/恶意批评/造谣

虽然净空法师没有自称为第十四祖,但末学认为净空法师有资格当第净土宗第十四祖。

净空法师学佛的道路不容易,但有幸接触几位大德如李炳南老师,章嘉大师,方东美先生,再加上净空法师致力于向近代净土宗已往生第十三祖印光法师的轨道以及印光法师所留下的文抄学习。印光法师,据说也是菩萨乘愿再来人,是西方三圣之一,象征智慧的大势至菩萨再来人。印光法师生前印刷最多的书籍并不是佛经,而是《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等善书。看来印光法师早就看到社会风气会每况愈下,所以极力提倡这些跟因果教育有关的善书。

净空法师也将印光法师的遗教发扬光大。他极力提倡孔猛学说,尤其《弟子规》,在中国的汤匙镇已得到显著的成绩,当地的社会风气都变得善良,联合国也要争相学习。

蔡礼旭老师也是其中一位向净空老和尚学佛,蔡礼旭老师致力于教导《弟子规》和文言文。

另外一位向净空法师学习的是胡小林老师,他是某企业的老板,以前是一个刻薄的老板,但经过净空法师指点之后,胡小林老师只用了两年时间,自己落实佛法,只要求自己做到,没想到,企业并没有受到最近金融风暴的冲击,业绩更胜从前,他与家里双亲的关系也变得和睦。

另一位就是孝子贤孙的钟茂森博士,他是澳洲某著名大学极力想要聘请的金融教授,他最后也放弃了金融教授的职位,全心全力弘扬儒释道。


另一位居士,更不得了,她什么学位也没有,没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太太,刘素云居士。她曾经得过绝症红斑狼疮,靠一句佛号和一部《无量寿经》医好自己的绝症。

从以上种种事迹来看,末学认为,净空法师是一个真正慈悲有智慧有德行的老和尚,并不像网络上恶意批评造谣的那样不堪啊。。。谨请各位有缘人士明察,您若是佛教徒,不学净土宗,末学谨遵净空法师教义,末学只会赞叹,不敢毁谤。若您是其他宗派,基督或伊斯兰,末学也赞叹,不敢毁谤。

佛教淨宗十三祖師簡介

第一祖 慧遠大師
  慧遠,(334~416)東晉僧,我國淨土宗初祖。廬山白蓮社創始者。雁門樓煩(山西崞縣)人,俗姓賈。十三 歲,遊學許昌、洛陽,博通六經、老莊之學。二十一歲,偕弟慧持於太行恆山(河北曲陽西北)聽道安講般若經,頗有領悟,感嘆「儒道九流皆糠秕」,遂與弟俱投 道安座下,剃度出家。
  師精於般若性空之學,年二十四即登講席,時引莊子一書以說明佛教之實相義,使惑者曉然領解,自是,道安乃聽其不 廢俗書之議。於東晉太元六年(381)南下廬山,住東林寺傳法,弟子甚眾。師致力於經典之研究,常慨嘆江東之地,經典未備,禪法不聞,律藏殘缺,遂命弟子 法淨、法領等,遠尋眾經以傳譯之。每逢西域三藏,輒懇惻咨訪。太元十六年,迎請罽賓沙門僧伽提婆譯出阿毘曇心論、三法度論等。聞鳩摩羅什入關中,即遣弟子 道生、慧觀、道溫、曇翼等赴長安師事之,學龍樹系之空觀大乘;又常以書信,與羅什往返研討義理。曇摩流支來華時,師曾遣弟子曇邕參與譯出十誦律。又自長安 迎請佛陀跋陀羅至廬山譯出達磨多羅禪經。於宣揚大乘般若學之同時,亦提倡小乘禪數之學。對改革中國佛教問題,更有其深遠之見地;有關此一問題之各種問答、 譯經序文等,今皆殘存。

第二祖 善導大師
  善導,(613~681)唐代僧。山東臨淄(一說安徽盱眙)人,俗姓朱。號終南大師。為淨土宗第二祖。亦即淨土 宗曇鸞、道綽派之集大成者。幼年投密州明勝法師出家,誦法華、維摩等經。後得觀無量壽經,悲喜交集,乃修習十六觀。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赴西河玄 中寺,謁見道綽,修學方等懺法,又聽講觀無量壽經。此後專事念佛,篤勤精苦,遂得念佛三昧,於定中親見淨土之莊嚴。其後入長安光明寺,傳淨土法門。師行持 精嚴,日常合掌胡坐,一心念佛,至力竭方休。三十餘年中,不別定寢處,不舉目視女子,亦不受沙彌禮拜,並遠避名利,不受供養,好衣美食皆送大廚供養大眾, 自食皆粗惡。以所受之嚫施書寫阿彌陀經十萬卷,及淨土變相三百幅,見塔廟伽藍損壞者,必修復之。道化京華諸州,眾皆仰慕其德,或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三十萬遍 者,或有日課稱名一萬乃至十萬遍者,或有得念佛三昧而往生淨土者,或有投身高嶺、命寄深泉,捨命焚身者,遂被稱為「彌陀化身」。此外,師曾與金剛法師論說 念佛之勝劣。高宗時,於洛陽龍門造立大盧舍那佛像,師擔任檢校之職。永隆二年三月十四日(一說二十七日)示寂,世壽六十九。一說係於光明寺前之柳樹上自縊 捨生。葬於長安城南之神禾原。門人有懷感、懷惲、淨業等。著有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淨土法事讚二卷,及觀念法門、往生禮讚偈、般舟讚、五種增上緣義等各一 卷,甚受淨土宗重視,故經其闡揚而確立之淨土宗,特稱善導流,為唐代佛教特色之一,對淨土宗影響至鉅。
  西元一九○九年,日本學者橘瑞超等,於東土耳其斯坦吐峪溝(Toyuk,為高昌故址)附近,發現往生禮讚偈及阿 彌陀經之斷片,後者且附有師之發願文,或即師所書寫之阿彌陀經十萬卷之一。又觀無量壽佛經疏亦稱觀經四帖疏,於八世紀時傳入日本,流傳甚廣,日僧法然(源 空)即依該書創立日本淨土宗,並尊師為高祖。
第三祖 承遠大師
  承遠,(712~802)唐代僧,為淨土宗第三祖。漢州(四川廣漢)人,俗姓謝。始居衡山西南之巖石下,人遺之 食則食,不遺則食土泥,羸形垢面,躬負薪樵,所居之茅舍稱為「彌陀臺」,師於玆專修般舟念佛。久之,遠近風聞,人從而受教化者數以萬計,代宗時之法照國師 即其門人,代宗亦曾前來參禮,並先後賜其道場「般舟道場」之號、「彌陀寺」之額。貞元十八年入寂,世壽九十一,柳宗元為撰碑文,立石於寺門之右。門弟子千 餘人,其中以法照、日悟、惠詮、知明、超明等為最著。
第四祖 法照大師
  法照,唐代淨土宗僧。又稱五會法師。其生卒年、籍貫均不詳。代宗永泰年中,嘗遊東吳,因慕慧遠之高風而入廬山,修念佛三昧。一日於禪定中蒙佛開示,遂往南嶽師事承遠。
  大曆元年(766),至彌陀臺發每夏九旬勤修般舟三昧之願,同年又受五會念佛誦經之法。二年棲止衡州雲峰寺,勤 修不懈。一日於粥缽內忽顯五彩祥雲,雲內現大聖竹林寺;他日又於缽中感見五臺山諸寺及淨土勝相。四年夏,入湖東寺(一作湘東寺),於寺內之高樓臺修五會念 佛,又感見阿彌陀佛及文殊、普賢等聖眾。次年四月,至五臺山佛光寺,忽有二童子引領,始見先前缽中所現景物,普賢、文殊二菩薩並授其念佛之要門,師遂於其 地建碑記之,令見聞者發菩提心,獲大利益。
  師創五會念佛,往來於五臺山、長安之間,致力於弘法事業,故從宮廷至一般社會皆廣行念佛法門。示寂後敕諡「大悟和尚」。或謂師為善導之後身,而尊之為蓮宗第四祖。
第五祖 少康大師
  少康,(?~805)唐代淨土宗僧。為淨土宗第五祖。縉雲(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十五歲受戒於越 州嘉祥寺,廣誦經論。後於洛陽白馬寺讀善導西方化導文,遂決心專修念佛。將乞食所得之錢,令孩童念阿彌陀佛一聲,即與一錢,一年後凡男女見康,即皆稱念阿 彌陀佛。後至睦州烏龍山開淨土道場集眾念佛,每念佛一聲,口隨出一佛,念十聲出十佛,時稱之為後善導,貞元二十一年示寂。
第六祖 延壽大師
  延壽,(904~975)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臨安府餘杭(浙江杭縣)人,俗姓王。字仲玄。號 抱一子。初為吏,三十歲依龍冊寺翠巖令參禪師出家。後往天台山參謁德韶國師,初習禪定,得其玄旨。後於國清寺行法華懺,頗有感悟,於是朝放諸生類,夕施食 鬼神,讀誦法華經,又精修淨業。後住明州雪竇山傳法,法席甚盛,並復興杭州靈隱寺。建隆二年(961)應吳越王錢俶之請,遷永明大道場,接化大眾,故世稱 永明大師。師倡禪淨雙修之道,指心為宗,四眾欽服,住永明十五年,時人號慈氏下生。
  師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 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持調和之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開寶八年示寂,世壽七十 二。賜號「智覺禪師」。
第七祖 省常大師
  省常,(959~1020)宋代淨土宗僧。錢塘(浙江)人,俗姓顏。字造微。七歲即厭俗,十七歲受具足戒,戒行 謹嚴。後住於杭州西湖昭慶寺。慕廬山白蓮社之遺風,於西湖邊結白蓮社,專修淨業,後易名為淨行社,蓋取華嚴經淨行品之意。宰相王旦為社首,士大夫預其會者 前後一百二十三人,皆投詩頌,自稱淨行社弟子,比丘預者復千餘人,往昔廬山白蓮社之盛況於是再現。天禧四年入寂,世壽六十二。全身葬於靈隱山鳥窠禪師之墳 側。世稱錢塘白蓮社主,又號昭慶圓淨法師。為蓮宗第七祖。
第八祖 袾宏大師
  袾宏,(1532~1612)明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幼習儒學,十七歲舉諸生,以學行稱著。 受鄰人影響,寄心淨土,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警策。中年皈依佛教,投西山之無門性天剃髮,就昭慶之無塵受具足戒。尋參四方,以遊方為務。隆慶五 年(1571),入杭州雲棲山,居山中廢寺。師常精修念佛三昧,教化遠近,衲子雲集,遂成叢林。萬曆十二年(1584)著往生集三卷;三十年,撰楞嚴經摸 象記一卷。當時戒壇久禁不行,師令求戒者具足三衣,而於佛前授戒,以為證明;又制定水陸儀文及瑜伽焰口法,以濟幽冥之苦;於城之內外開放生池,撰「戒殺放 生文」,以誡害物。
  師主張淨土,痛斥狂禪,力闡禪淨兼修,道風益盛,一時士大夫如宋應昌、陸光祖、馮夢禎等皆為所化。晚年,疾發, 益勤淨業,作三十二條不祥以警自他,又書三可惜、十可歎以督徒眾。萬曆四十年(一說四十三年)示寂,世壽八十一。世稱雲棲和尚、蓮池大師;與紫柏、憨山、 蕅益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第九祖 智旭大師
  智旭,(1599~1655)明代僧。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鍾,名際明。字蕅益。號八不道人。少習儒學,以 衛道為職事,曾撰闢佛論數十篇。十七歲時,因讀蓮池祩宏之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始悟己非,取所著闢佛論燒毀。二十歲時誦地藏本願經,發出世之志。二十三歲發 四十八願,自名大朗優婆塞;以聽講大佛頂首楞嚴經,對何故有大覺、何以生起虛空和世界等問題生疑,遂決意出家,體究大事。二十四歲從憨山弟子雪嶺剃度,改 名智旭。夏秋之間,於雲棲寺聽講唯識論,疑與佛頂經之宗旨相矛盾,叩問之,得「性相二宗不許和會」之答,師猶不解其意,遂往徑山坐禪,豁然而悟性相二宗本 無矛盾衝突。二十六歲受菩薩戒,翌年遍閱律藏。偶罹病將危,乃專意求生淨土。三十歲時,依道友雪航之請,於龍居寺講律,後至金陵,深切體察宗門之流弊,自 此決意弘律。三十二歲,欲注梵網經,作四鬮於佛前,拈得天台宗之鬮,乃詳究天台教理。翌年,入浙江孝豐靈峰寺,其後歷住九華、溫陵、石城、晟谿、新安等 地,弘揚台教,注釋經論。年五十六,於靈峰臥病,撰西齋淨土詩,另贊補九部之書,名為淨土十要。病癒後,撰著閱藏知津、法海觀瀾二書。十月病再發,口授遺 囑,並製求生淨土偈。清順治十二年一月,趺坐繩床,舉手向西示寂,世壽五十七,法臘三十四。
  師為人嚴峻精到,厭棄名利,固持戒品,弘揚律藏,生平以閱藏著述為業。綜學法相、禪、律、華嚴、天台、淨土諸宗 教義,尤重天台宗,並主張佛、道、儒三教一致。除佛教諸宗外,亦研究儒教及基督教,其著作範圍甚為廣泛。其禪法係承繼延壽、梵琦、真可之文字禪,而會歸於 天台教觀。於天台教義亦有獨到之見解,在教判方面,安立貫通前後之五時說,於教理主張性具善惡與色心雙具、理事兩重三千,於觀法則沿用山家派之妄心觀。於 律學方面,注重戒律實踐。其禪、教、律學,終皆指歸淨土,主張禪淨合一。並鑑於當時佛教中門戶分歧之流弊,故力求諸宗調和,主張禪、教、律三學統一。其思 想之總結為三學攝歸一念,以念佛總攝釋迦一代時教。清代以後,台家講教多以師之經論經疏為依據,形成「融合禪、教、律而歸入淨土」之靈峰派,延續至今。
  師示寂後,弟子成時私諡「始日大師」之號。世稱靈峰蕅益大師,後人奉為淨土宗第九祖。與憨山、紫柏、蓮池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弟子另有照南、靈晟、性旦、等慈等。
第十祖 行策大師
  行策,(1628~1682)清代僧。江蘇宜興人,俗姓蔣。字截流。其父全昌精通儒 佛,與憨山德清有親交。德清示寂後三年,全昌夢其杖錫入室,於是生行策。長而父母相繼逝世,年二十三投於武林理安寺箬菴通問門下,五載不橫臥,徹達法要; 住報恩寺,受自庵瑛之勸,而修淨土,並就錢塘樵石研習天台學,共修法華三昧,研習教義。清康熙二年(1663),於杭州法華山之西溪河渚間結庵(蓮柎 庵),專修淨業。康熙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復興蓮社,學者翕然風從。康熙二十一年示寂,世壽五十五。
第十一祖 實賢大師
  實賢,(1686~1734)清代淨土宗僧。蓮宗第九祖。江蘇常熟人,俗姓時。字思 齊,號省庵。世代習儒,夙有出塵之志。十五歲出家,經典過目不忘。二十四歲受具足戒,嚴持戒律,不離衣缽,日僅一食,恆不倒單。後謁禮紹曇,聽講唯識、楞 嚴、摩訶止觀,通達天台、法相等學說,紹曇傳為靈峰派四世天台正宗。更於真寂寺掩關三年,晝閱三藏,夕課西方佛名。後應諸方叢林之請,講經十餘載,江浙道 俗皈依者甚眾。歷住鄮山阿育王寺、杭州遷林寺。晚年,絕諸外緣,結集蓮社,專修淨業,人皆稱為永明再來。雍正十一年(1733)預告死期,晝夜念佛十萬 聲。翌年四月示寂,世壽四十九。
第十二祖 際醒大師
  際醒,(1741~1810)清代僧。為蓮宗第十二祖。河北豐潤人,俗姓馬。字徹悟、訥堂,號夢東。少攻舉業, 精通經史。二十二歲時因病而悟人生之無常,遂禮河北三聖庵之榮池出家,翌年於岫雲寺受具足戒。先後參謁香界寺之隆一、增壽寺之慧岸、心華寺之遍空、廣通寺 之粹如,遍習圓覺、法華、楞嚴、金剛、唯識等性相之旨,並嗣粹如之法,得其禪法。其後,粹如遷往主持萬壽寺,師乃繼主廣通寺,提倡禪淨雙修之道。嘉慶五年 (1800)退居紅螺山(遼寧)資福寺,專以淨土為說,世稱紅螺徹悟。恆常講演,勸人念佛,為其所化者一時遍於南北。嘉慶十五年,預知大限時至,十二月集 眾念佛示寂,世壽七十,法臘四十九。
第十三祖 印光大師
  印光,(1862~1940)我國當代淨土宗高僧,蓮宗第十三祖。陝西郃陽人,俗姓趙。名聖量,字印光。別號常 慚愧僧。少治儒學,喜讀程、朱之書。曾排佛,遭目失明,繼而猛省,轉研佛典,以至誠所感,目疾獲癒。年二十一,至終南山南五臺,歸依蓮華洞道純長老出家。 光緒八年(1882),掛搭湖北竹溪蓮華寺。未久,受具足戒於陝西興安雙溪寺。二十六歲,赴淨土道場紅螺山資福寺念佛,自號「繼廬山行者」以明其志。其 後,往浙江居普陀山法雨寺二十餘年,朝夕唯閱藏念佛,不求聞達。曾兩度閉關,空諸色相。民國元年(1912),以文稿刊於佛學叢報,署名「常慚愧僧」,名 震遐邇。民國七年,為募印「安士全書」而常至上海,遂駐錫太平寺,各方投函請益者甚眾,師皆慈悲攝受。  師畢生弘揚淨土,其行事堅守「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之三大原則;且淡泊名利,刻苦儉樸,恆示人以老實修持之道。年七十,閉關於吳縣報恩寺,初 不欲見客,後始對大眾開示。曾修輯普陀、清涼、峨眉、九華等四大名山之志書。又於吳縣復建靈巖山寺,由真達和尚主其事,為我國淨土宗第一道場。民國二十九 年,示寂於靈巖山寺,世壽七十九。荼毘後,得五色舍利花及舍利珠無數。師一生操守弘毅,學行俱優,感化甚廣,被譽為民國以來淨土第一尊宿。坊間有印光大師 文鈔及印光大師全集行世。

以上资料摘自网址:http://big5.jiexieyin.org/show.aspx?id=1314&cid=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