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處

留言處
Powered by ShoutJax
Playlist

This chanting of Pure Land Buddhism is free to listen and distribute. 
You are welcome to browse, listen, chant/recite and share the link of this page.
Playlist:
1.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2. 回向偈 (節錄自大悲古寺網頁視頻)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3. 南無阿彌陀佛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4. 阿彌陀佛 歸鄉 佛號
Free Download 免費下載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這句唐朝佛經名言後人名山高僧大德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詞句。
淨土宗[持名念佛法]是難遇,難信,若能遇,今生錯過,不知要待多少劫的時間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網所做功德普皆回向過去今生父母師長、歷代宗親、冤親、有緣眾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同登極樂。
阿彌陀佛 Amitabha

Saturday, October 15, 2011

認識佛教 Part 1(幸福美滿的教育)

認識佛教目錄
  = 幸福美满的教育------------------------ 請看以下
    ~ 什麼是佛法?-----------------
請看以下
    ~ 什麼是佛教?-------- ---------請看以下
    ~ 現代的變體佛教---------------- 請看以下
    ~ 佛陀的教育目標---------------- 請看以下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三福------------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三福之人天福----- 點擊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三福之二乘福-----
點擊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三福之大乘福-----
點擊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頌大乘,勸進行者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和敬-----------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和敬之『見和同解』-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和敬之『戒和同修』-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和敬之『身和同住』-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和敬之『口和無諍』-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和敬之『意和同悅』-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和敬之『利和同均』-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三學------------ 點擊
        『戒.定.慧』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度------------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度之『布施』---- 點擊
         1.1  財布施--------- 點擊
         1.2  法布施--------- 點擊
         1.3  無畏施---------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度之『持戒』----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度之『忍辱』----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度之『精進』----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度之『禪定』----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六度之『般若』----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禮敬諸佛』--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稱讚如來』--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廣修供養』--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懺悔業障』--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隨喜功德』--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請轉法輪』--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請佛住世』--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常隨佛學』--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恆順眾生』-- 點擊
     - 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十願之『普皆回向』-- 點擊
    ~ 佛法的修學次第---------------- 點擊
     -(一)信解行證------------- 點擊
     -(二)戒定慧齊修------------ 點擊
    ~ 佛法的教學藝術---------------- 點擊
  = 学佛須知---------------------------點擊
  = 三皈依----------------------------點擊

~~~文章開始: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 什麼是佛法?
    ~ 什麼是佛教?
    ~ 現代的變體佛教
    ~ 佛陀的教育目標

什麼是佛法?
諸位同修:
在修學佛法之前,一定要對於佛法有正確的認識,假如我們把佛法認錯了,即使費了許多的時間修學,到後來得不到結果,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們先把『什麼是佛法』,給諸位同修作最簡單扼要的一個會報。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北印度。根據中國歷史所記載,佛誕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滅,住世七十九年。現代中國佛教,老一輩大德們,對佛入涅槃的紀念日,便是用這個紀年。歷史上記載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曾經為大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佛入滅後一千年,也就是中國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傳入中國。

我們想要認識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麼是『佛』?
什麼是『法』?
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教』?
這幾個問題,對於我們修學,關係非常之大。『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當年為什麼不用『智、覺』這兩個字來翻譯。而採『佛陀』這個音譯呢?因為佛陀的含意,是無限的深廣,我們中國字彙裡的智、覺二字不能夠全部包括、因此,就採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上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來講是『覺悟』。
就體上講,智有三種:
第一、『一切智』:用現代哲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正確的了解宇宙的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裡稱為『一切智』。
第二、『道種智』:種是指種種繁多的現象,宇宙之間的現象,種類無量無邊,這許許多多的現象,怎麼產生的?從那裡來的?現象、過程如何?後來結果如何?能夠正確明瞭宇宙萬象的智慧,叫做『道種智』。
第三、『一切種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的明瞭,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誤差,這樣的智慧,叫做『一切種智』。
釋迦牟尼佛,具足這三種智。由這個智慧起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確的瞭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覺。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覺』也有三類:
第一、是自己覺悟了。
第二、是能夠幫助別人覺悟,這叫覺他。
第三、是圓滿的覺悟。
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這些人自己覺悟。他們自覺之後,還沒有發心,主動的去幫助別人覺悟;經典裡常常說這是小乘人。大乘菩薩自覺之後,能夠主動的去幫助一切希望覺悟的人。『希望覺悟』,就是機緣成熟,菩薩一定會主動的幫助他,使他從自覺到究竟圓滿的覺悟。這『究竟圓滿』正如同其他宗教裡面讚美『全知全能』的主 --|上帝|-- 一樣,在佛教稱之為『佛陀』。佛告訴我們,這樣圓滿的智慧德能,『覺』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圓覺經中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也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慧德相』。換句話說,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現在我們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麼失掉的?佛用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我們的病根之所在。我們從佛境界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是受妄想、執著之害;每天還在繼續不斷的搞生死輪迴,也是妄想、執著;生活過得這麼苦,還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的確是一切迷惑、災難的病根啊!妄想、執著去掉一分、我們就得一分的自在,就恢復一分的智覺;要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淨淨,我們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復了,恢復到本來佛了,這個事實真相佛在大經裡面明白的告訴了我們。
大智大覺的對象,就是無盡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萬事萬物。這個『萬』不是數字,只是形容極多 -- 無量的無量。佛經上常說,人身上一根汗毛,或說微塵,這是講小的。『正報』小的毛端,『依報』小的微塵;大的可到虛空法界,這一切事物就是我們智覺的對象,佛用一個代名詞代表這些萬事萬物,這個代名詞就叫做『法』。所以『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無盡的智慧、覺悟,覺了宇宙人生的一切萬事萬法。中國人常講『佛法無邊』,確實是無量無邊。所覺的對象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沒有邊際。這無量無邊的智覺,諸位要記住,是自己的本能。
不過這裡面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很不容易體會的,那就是佛跟我們講:『我們本能的智覺與智覺的對象(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是一不是二。』這個我們很不容易理解。實在說,如果我們很冷靜的去思惟、觀察:假如佛所說的這句話真的能成立 -- 這個智覺是究竟圓滿的 --,那這句話就可以相信,我們便應該相信;如果說『能知』跟『所知』是對立的,這個智與覺就很難講到圓滿;換句話說,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圓滿的。但是佛告訴我們,『能知、能覺』與『所知、所覺』是一不是二。這是佛法裡面常講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華嚴最真實、最圓滿、最高的境界。淨土宗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屬於一真法界。以上,我們明瞭『佛法』這個名詞的含意,對於什麼叫『佛法』,會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民國初年有一位歐陽竟無先生,是當代的大佛學家,他在南京創立支那內學院,培養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這一位大師,於民國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學(現稱南京師範大學)發表了一次講演,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當時在中國引起相當的震撼。他舉了很多例子為佛法正名。這篇講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成小冊,台灣也有流通,諸位仔細看看,他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

什麼是佛教?
佛教究竟是什麼呢?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裡面的課程內容還要多。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 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
佛教真的是教育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疑問就會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學才有師生的稱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根本的老師(本師),就是表示這個教育是他老人家創始的,他是第一位創辦人。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中國古時候學生的自稱。由這些稱呼,我們知道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就宗教而言,上帝與信徒不是師生關係。佛門則是清清楚楚說明,佛與我們是師生關係;我們與菩薩是同學的關係 -- 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我們是佛現在的學生,我們與菩薩是前後期的同學,菩薩是我們的學長,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呼出家人為『和尚』,其實在一個寺院裡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語,翻作『親教師』。就是親自教導我的老師,就像現在學校裡的指導教授,他是直接指導我的,關係非常親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導我,就稱他為『法師』,這如同學校裡的老師很多,但他沒有上過我的課,沒有指導過我。『和尚』與『法師』的差別就在這裡。代表和尚教學的老師稱作『阿闍黎』。阿闍黎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可以做我們的模範,我們可以跟他學習。這些稱呼在教育裡才有,宗教裡面沒有這種稱呼。由此可以證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從佛教道場的組織(中國佛教寺院)來看,寺院是佛教教學與佛教藝術相結合的一個教育機構,就像現在的學校與博物館結合在一起。這種形式,就是現代所講的藝術教學。現任代人處處講藝術,佛教在二、三千年就實行藝術教學了。從寺院的組織也能看出它與現代的學校大致相同。『和尚』相當於學校校長,是主持教學政策的人,課程是他制定的,教師是他聘請的,這是和尚的職責。和尚下面有三位幫助他的人,佛家稱為綱領執事,分掌三個部門:掌管教務的稱『首座』;掌管訓導的稱『維那』;掌管總務的稱『監院』。名稱與學校不相同,實際上他們管的事務跟現代學校裡面的教務、訓導、總務沒有兩樣,可知寺院機構的組織確實是一所學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學校。中國過去稱之為『叢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我們從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國佛教的建立,可見它的確是一個教學的體系,這事實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然後才知道我們到底在學什麼!

現代的變體佛教
目前這個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同時出現在世間,所以把我們搞迷糊了。
第一、是剛才講的『傳統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現在很少見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變了質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化宗教了。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沒有辦法否認!為什麼呢?擺在外面的形式確確實實是宗教。不像從前的寺院叢林,每天上課八小時。現在你們看那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每天上課八小時,修行八小時,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個小時,解行相應。上課是聽講、研究討論,是理論上的;然後修清淨心,修覺、正、淨。每天有十六個小時在用功,妄念當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現在我們所見的佛教道場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點福報而已,佛教確實變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學』。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了。現在有些大學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把佛的教法當作哲學研究。為什麼把佛教當作哲學來研究也錯了呢?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的科系通通都包括了,現在只認定它是哲學部門,把它縮成這麼一點點,所以這也錯了。歐陽先生講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學,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為一切眾生所必需。為什麼?它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從現在的生活問題,到將來的生死大事,沒有一樣解決不了的。可見得佛教的教學內涵是非常的精深廣大,認作學術也是變質。
第四、是『邪門外道的佛教』。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現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勸善的,勸人做一個好人;學術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識,對社會沒有多大的傷害;若是變成邪教,變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點,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騙眾生、傷害眾生、擾亂社會、危害大眾的安全,那是變質變的太不像話了,變得太過份了。這些邪門外道也有一些言詞、一些行為,很能吸引人、誘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敗,知道吃虧上當,後悔就來不及了。
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會上有這四種,我們要把眼睛睜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們究竟要學那一種佛法,對於我們才真正有利益。
佛陀的教育目標
(一) 佛教的學位制度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佛在許多的經論中,常常講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文音譯,尊重所以不翻;這是佛教教學的總目標,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將它分為三個階段說明:第一、是『正覺』。第二、是『正等正覺』。第三、是『無上正等正覺』。
世尊告訴我們,世間人對於宇宙人生也有覺悟,只是覺悟不圓滿。像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對於世間事理他確實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覺』。為什麼不稱他為正覺呢?因為他雖覺悟,但是他的煩惱沒有斷,他還有貪、嗔、癡、慢,還有是非、人我。換句話說,他還是凡夫,不是聖人,所以不能稱為正覺。如果貪、嗔、癡、慢、人我、是非、煩惱,都斷盡了,沒有煩惱了,佛就承認這個人是『正覺』,他得到了『正覺』的學位;佛教裡面稱他為『阿羅漢』,這是最低的一個學位。阿羅漢以上的學位稱為『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但還沒有成佛。『等』是指他的用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樣的。由此可知,阿羅漢用的心跟佛不一樣,阿羅漢用的心跟我們是一樣的,差的是我們有煩惱,他沒有煩惱,這個心在佛法裡面叫『識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們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與人之間往來,不要太認真,今天別人對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對虛情假意,不可以當真;當真,你就生煩惱了。再看世間人今天說愛,明天就離婚了,這成什麼話呢?可見這不是真的!菩薩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遠不變的。佛用真心,菩薩也用真心;佛用的是『圓滿的真心』,菩薩是『分證的真心』。佛在經上用月亮來作比喻,十五的滿月比喻佛的心。菩薩的心呢?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個光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一點也不假,只是不圓滿而已!所以說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薩心,他是真心,但沒有圓滿,我們稱為『正等正覺』。阿羅漢與辟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裡的月亮,鏡子裡的月亮,叫鏡花水月,都不是真的。從用心上看,菩薩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縱然是初住菩薩,剛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真心,絕對沒有虛妄,這叫『正等正覺』。修學得到正等正覺,這個學位稱為『菩薩』。阿羅漢好比是學士,菩薩好比是碩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稱,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獨稱;任何人智慧達到究竟圓滿,就是真心圓證,就稱之為佛。佛所證得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是佛教學位的名稱,他們都是人,不是神仙,諸位千萬不要把他們神格化了!總之,佛是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這也是佛教教學的目標。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學。

(二) 佛教的教學目標
佛教教學的方針是徹底破除『迷信』。佛門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是什麼呢?對自己、對生活環境的真相不了解。因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錯了,也想錯了;看錯,想錯,也就做錯。做錯的結果就是苦啊!如果一個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真正理解,沒想錯、沒看錯、沒做錯,所得的結果一定是快樂。所以『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說。為達到這個目的,佛教教學的方針是『破除迷信,啟發真正的智慧』,讓我們有能力在現實環境裡辨別;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善、惡、利、害。然後再幫助一切眾生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宇宙人生觀。可見佛教既不消極,也不落伍,是能給我們真實利益的。無量壽經上講:佛教是圓滿的幫助我們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的問題,讓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大同。這就是佛教在我們世間的目標,至於往後的目標 --|斷煩惱、出三界|--,殊勝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大家要認清楚,佛法是教學,是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恆真實幸福的教育成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