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掃描圖片擷取自龍藏,乃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楞嚴經卷第七,
譯者乃唐朝時期‧般剌密諦,內附有楞嚴咒。在還沒往下看前,還是建議大家耐心看完我從華藏淨宗學會下載的《文抄》里抽出印祖對持誦楞嚴咒,佩戴楞嚴咒的相關警示。
看完以下印祖對楞嚴咒的相關開示後,大家應以自己能力時間根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建議參考近代已往生的李炳南居士,也是淨空老法師的老師之問答,裡面有楞嚴咒相關簡易開示。請點擊這裡
~~~~~~~
~~~~~~~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上冊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PDF 59頁)
~~~~~~~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上冊 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PDF 153頁)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續編上冊 復念佛居士書即正編文鈔所載之永嘉某居士自民國十六年起.至 二十六年止.彙鈔 (PDF 150頁)
~~~~~~~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三編上冊 復鄔崇音居士書(PDF 319頁)
~~~~~~~
~~~~~~~
~~~~~~~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唐‧般剌密諦譯
楞嚴經卷第七
~~~~~~~
譯者乃唐朝時期‧般剌密諦,內附有楞嚴咒。在還沒往下看前,還是建議大家耐心看完我從華藏淨宗學會下載的《文抄》里抽出印祖對持誦楞嚴咒,佩戴楞嚴咒的相關警示。
看完以下印祖對楞嚴咒的相關開示後,大家應以自己能力時間根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建議參考近代已往生的李炳南居士,也是淨空老法師的老師之問答,裡面有楞嚴咒相關簡易開示。請點擊這裡
~~~~~~~
專修謂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 處身不放逸皆是。)口業專稱.(凡誦經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專稱。) 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 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二位當以此自利.又當以此普 利一切。至於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 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 不思議.隨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淨土.鐵牀并銅柱.萬劫 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 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 力用耳。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 則所謂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力不堅.
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熾.則著魔發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 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具。若不致力於道.而唯求乎通。且無論通 不能得.即得則或反障道。故諸佛諸祖.皆嚴禁之而不許人修學焉。 以世每有此種見解人.故因覶縷及之。二位令親在堂.宜以淨土法門. 感應事蹟.常時解說.令其發歡喜心.信受奉行。若不以此為孝.則縱能盡世之所謂孝者.究竟於親有何利益。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上冊 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PDF 46-47頁)~~~~~~~
普門品謂若有眾生.多於淫欲瞋恚愚癡. 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之。念佛亦然。但當盡心竭力.無或疑貳.則無求不得。然觀音於娑婆有大因緣。於念佛外.兼持觀音名號 亦可。或兼持楞嚴大悲等咒.亦無不可。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上冊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PDF 59頁)
~~~~~~~
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入佛問答一書.導引未悟.令生正信。隨機開示.漸入漸深。贈 送結緣.誠屬莫大功德。然此係泛論入佛事理。雖亦偏讚淨土.實未 大暢厥旨。若已有信心.當閱淨土諸書。若不能多閱.其最顯豁者如 徑中徑又徑一書。採輯諸家要義.分門別類.令閱者不費研究翻閱之 力.直趣淨土壺奧。于初機人.大有利益。入佛問答所示研究次第. 唯天姿高.宿根深者.方堪擔荷。若二俱退半.仍欲依彼所示而為研 究。恐教理不能大通.而淨土一法.由篤志研窮教理.遂成擔閣矣。 佛法因人而施.斷不可執通途宏規.而與機相違.致失即生了脫之殊 勝利益。是在當人自量根性.而為修持耳。往生咒梵文.學之亦甚好。 但不得生分別心.謂此略文為非。一起此念.則一大藏所有呪.皆生 疑心.謂為未合佛意。須知譯經之人.皆非聊爾。何可以他譯不同. 便藐視之乎。千餘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勝數。豈千餘年來之人.皆 不知梵文乎。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自不可思 議矣。又持呪一法.與看話頭相似。看話頭以無義路.故能息分別之凡情.證本具之真智。持呪以不知義理.但止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 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禮佛儀式. 極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誠懇切.口稱佛號.身禮佛足.必致其如 在之誠則可矣。世當劫濁.互相戕賊。不有護身符子.斷難永無禍害。 所謂護身符子.亦只至誠禮念阿彌陀佛而已。而觀音大士.悲願洪深。 尋聲救苦.隨感即應。宜于朝暮禮念佛外.加以禮念大士。則冥冥之 中.必蒙加被.自可轉禍為福.遇難成祥.而不自知也。此方外野人為知己作救世之方法也。若曰為舉世.非不能救。但人不肯依法而行. 則無如之何矣。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上冊 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PDF 153頁)
~~~~~~~
西方三聖像前.可不必塑釋迦佛像。凡身旁佩帶楞嚴呪等.遇臥息、大小便時.須解去。唯臨極危險時.可以不去。若平常無危險亦不去.則褻瀆之罪.可勝言乎。室內既有經像.當格外敬重。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賢之所現者.固宜常存敬畏.不敢 放肆.則可矣。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續編上冊 復念佛居士書即正編文鈔所載之永嘉某居士自民國十六年起.至 二十六年止.彙鈔 (PDF 150頁)
~~~~~~~
復鄔崇音居士書
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 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後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於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於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歎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茠p全國放生會乎。光以勸人喫素,為真放生。大場以前之生,一住兵,則通為兵作食料。以後永無戰爭則可,否則又是為兵儲蓄食料耳。居士護生熱心,可謂第一。然須詳審情理,方可得其實益。諦閑法師慕慈雲懺主之名,祈盧子嘉以西湖為放生池,大家都去放生。壞人偷捕,政府屢 次要賣,諸居士幾次贖,用數千元,猶令遷之他處。此之殷鑑尚不知, 而徒張闊大之名乎。(乙亥五月十五日)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三編上冊 復鄔崇音居士書(PDF 319頁)
~~~~~~~
復謝慧霖居士書二十二
昨接汝普告文,詞理均周到,所可惜者,不甚知事務。當此大劫 臨頭,只靠一西僧,數百和尚,誦楞嚴大悲,便能止息大劫乎。何不普告全城全邑全府全省全國全一切人,日常志誠念觀世音菩薩,以消此大劫乎。以懇切至誠之心,作清晰顯了之文,痛哭流涕而懇告之。 人各有心,當必大家發起,展轉相勸,則觀音佛聲,震動虛空。匪縱不能滅,當不至於過甚。十餘年前川中一居士,提倡持楞嚴咒救國息災,以不能念者印咒作一小卷,俾帶之身上,懸之門首,供之家中, 其費亦頗有可觀。而不知教一切人念觀世音,則不需費。而一切老幼男女,同種莫大之善根。彼以章程與一小卷咒寄普陀,其時日已到, 即寫信已來不及。光但歎傷而已,并不與彼通信。今年川中又發此會, (或是去年,記不清。)又舉前者為例,此不知是何人說,並非本會 通函,故亦只可付之一笑。汝昨之說,亦復見不及此。是捨簡便人通能行者,而只期一西僧五百多和尚消此大劫。非謂西僧和尚不能消, 何忍令一切當受災者,不令深種善根乎。是知措大事者,不計及小, 究則以虛張羅為極致,誠實普行為不致意。光一向不喜多事,而一函 徧復,固一一指明。何欲滅大劫,不一採取,而普勸同人咸念觀世音 乎。念觀音除不發心者外,雖三歲孩子,也能念。念楞嚴則萬中一二 人耳。念觀音毫不費事,亦不須費,念楞嚴非數千元不能畢事。為民上者舉一事,亦須慮及於此。則事行則同,而實惠大相懸殊也。(十一 月十四)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三編上冊 復謝慧霖居士書二十二(PDF 192頁)
~~~~~~~
[以下這一篇復明心師書藍色標記部份,我猜這是給準備要閉關的人們參考吧,對於在家居士尤其忙於工作的還是宜採取精要十念法為佳,功德不可思議]
復明心師書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照常念楞嚴,大悲十小 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大懺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 臥常念。又立一規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彌陀佛若干拜,再拜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拜, 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三拜。)念佛或一千 聲,或多或少,念畢再拜若干拜。午前一次,午後一次。再歇一刻做 晚課。初夜念蒙山,後念佛若乾聲,拜若干拜,發願回向,三皈依後, 心中默念佛號養息。臥時只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出聲則傷氣,久 則成病。雖是睡覺,(音教)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 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 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想興寺廟。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 魔。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為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 疑。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 此亦著魔之根。凡有來者,皆勸彼念佛求生西方。又須遇父言慈。(謂教子依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以行,是名為慈。若溺愛不教,乃教令 學壞,則名為害,不名為慈。此事世人百有九十九不識,故成此互相 殘殺之世道。若人人都教子以道,則世道太平,無有壞人。
壞人皆彼父母養成的,惜無人提倡,知者絕少,可不哀哉。)遇子言孝。遇兄 言友。(友愛也。)遇弟言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各人盡各人職分, 是為善人。又與女人說,(亦可與男子說)女子從小就要教彼性情柔和。 縱遇不如意事,亦不生氣。習以成性,不但於自己有無窮之好處。且 家庭得和睦之祥,而兒女必不夭死。性情賢善,國家得賢才之慶。氣 性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以一生氣,乳即變成毒汁。氣大 極,喂兒立刻即死。稍小點,半天一天方死。小氣雖不死,亦必定生 病。此一定不易之事理。吾國醫家絕未言及者,光以發明。現因時局 不靖,道路梗塞,無法廣傳,故與汝及清泰說。凡學醫者,皆為說之。 一年當救無數小孩,於必死必病之頃,即轉而為安然無恙以成人也。 放生功德大,此比放生功德更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能滿願。 有肯常與一切人說者,亦培莫大之功德。以汝知醫,此為從根本上救 人,而無形迹可見之善法。吾鄉人士,絕未聞見此語。汝能與相識者 說,必可一傳十,十傳百,以至千萬而無盡也。入關儀式,亦無定章, 總以至誠恭敬為主。要在先日禮佛,陳己志願。當日大殿禮佛,至關 房令護關人鎖門。門上只貼(不慧明心,發心閉關,專修淨業,普為 自他,懺除宿咎,增長善根。)作兩行寫於一紙上,貼於門正中上節。 不必學不洞(音董)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寫封條,俗鄙之極。日期自 擇,亦不可請人封關。此種都是擺空架子,光極不以為然。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續編上冊 復明心師書(PDF 9-10頁)
~~~~~~~
復周智茂居士書四
佛說經咒甚多,誰能一一徧持。古人擇其要者,列為日課。早則 楞嚴,大悲,十小咒,心經,念畢,則念佛若干聲,回向淨土。晚則彌陀經,大懺悔,蒙山,念佛,回向。今叢林皆圖省工夫,早則只念楞嚴心經。晚則單日念彌陀經,蒙山。雙日念大懺悔,蒙山。汝言禪門日誦,經咒甚夥者,不知乃朝暮課誦外之附錄者。在家居士功課, 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 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回向。 方合脩淨業之宗旨。汝之所說,乃見異思遷。雖是好心,實為心無定 主。隨境所轉何經何咒,不稱讚其功德殊勝。依汝知見,則看此經, 必廢彼經。持此咒,則廢彼咒。以力不能兼顧,勢必如此,是尚得名 為明理真修之士乎。再推廣言之,汝若遇參禪者,讚禪而破斥淨土, 必至隨彼參禪。及他天台賢首慈恩秘密各宗,每遇一知識提倡,必至 捨此修彼。不知汝是甚麼根性,要做法法皆通之大通家。但以業深智 淺,大通家做不到,并將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法置度外。待到臨命終 時,不向鑊湯爐炭裏去,定向驢胎馬腹裏去。即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無正智,頗有修行之癡福。以茲享彼癡福,便造惡業,一氣不來, 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況得知淨土法門乎。汝看光 文鈔,作麼生解。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 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能滅定業乎。佛法如錢,在人善用。汝有錢則 何事不可為。汝能專修一法,何求不得。豈區區持此咒,念此功德,不得其餘功德乎。善體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則縱說的多,汝仍是 心無定見。明鏡之人,不知來歷。吳伯生蓋屬游戲法門,務取談柄以 自雄者,乃□□一類人耳。真脩之士,斷不如是。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三編上冊 復周智茂居士書四(PDF 291-292頁)
~~~~~~~
第二綱領 現在的人,多多好奇,好鋪排張羅。如護國仁王法會, 金光明法會,持楞嚴咒法會,大雲輪法會等。此種法會,功德利益, 不可思議。但以今人財力單薄色力單薄。雖云舉行,難獲勝益。以非 人人能行之事故也。若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則無有一人不能行者。故 其利益,非一切法會所能比也。以念佛法門,三根普被,最為逗機。 雖孩提之童,亦能為之。若念經只可少數人,不能人人皆念。四五年 前,四川一通告寄來,言川中戰事不息,欲祈消滅,令一切人念楞嚴咒。要知楞嚴咒能諷誦者,千人之中,難得其一。且刊印許多令人佩 帶,及貼於門首等。事頗煩瑣,所費又多’韟p念佛,或念大悲咒, 或念觀世音菩薩,較為直捷了當。故我見彼誦楞嚴咒的倡議,甚為好 笑。以其徒事鋪張,無補實事故也。既然如此,則遠不及念佛利益。 以一句阿彌陀佛,即佛所證之無上菩提覺道。吾人若能以此名號自熏。 久而久之,即能與佛氣分相同。況此一句,無一人不能念。即或懶惰 懈怠不肯念,聞大家念佛音聲,亦有利益。兩兩比較,故勝於念經多 多矣。以念佛最極簡便。即不念佛者,聞佛音聲,一歷耳根,即種善 根。由此一句佛號,灌入八識田中,將來遇緣即發。設使怨鬼惡病逼 迫,念佛便能卻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應當以此普勸修持。不 獨家人父子,應當勸導。即一切有緣之人,亦當如是勸導也。
問:念佛一法,何以見得三根普被。
答: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 獄相現,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聲,即可蒙佛接引, 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懇切心,故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 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若論上根,以初發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迴向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若唯務高深,談玄說妙,則 如數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盡情空,方了生 死。但能談說,有何利益。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盡 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涼國師 說,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門,最合末法時機。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若論修 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門,亦有多途。求其妥當, 惟有持名。即如觀像觀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觀法不知,或魔事。若觀實相,則誰能徹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務為高遠,當事實行也。緬甸一後生,念佛甚切,頗現淨妙境界,自以為得。光令但 期一心,勿希境界。否則難免著魔。今年四月間來信,所有境界,極其險惡。光與彼書,當攝心靜念。所有境界,皆作幻化。好勿歡喜, 惡勿怖畏,自可消滅。須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若到心佛相應之時,有境界無境界皆可。未到心佛相應之時,妄欲即見勝妙境界,即是招魔之根。古人云,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華嚴一經,圓該諸法。究其歸宿,迺在迴向 往生西方。諸大乘經,無不讚揚淨土。四經專明其致。西天,則文殊, 普賢,馬鳴,龍樹等菩薩,自行化他,悉皆指歸淨土。東土,自遠公 廬山結社以來,曇鸞,道綽,天台,善導等,代有聞人。良以佛懸知 後世眾生,根器薄弱,特開念佛法門。故諸菩薩祖師極力提倡,以期 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脫生死。語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念佛法門,須以實行做去。故蓮池大師臨終囑大眾曰,願大家老實念佛。 諸位果能老實念佛,則不負如來說此特別法門之大慈悲心矣。
問:念佛一法,何以見得三根普被。
答: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 獄相現,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聲,即可蒙佛接引, 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懇切心,故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 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若論上根,以初發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迴向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若唯務高深,談玄說妙,則 如數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盡情空,方了生 死。但能談說,有何利益。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盡 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涼國師 說,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門,最合末法時機。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若論修 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門,亦有多途。求其妥當, 惟有持名。即如觀像觀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觀法不知,或魔事。若觀實相,則誰能徹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務為高遠,當事實行也。緬甸一後生,念佛甚切,頗現淨妙境界,自以為得。光令但 期一心,勿希境界。否則難免著魔。今年四月間來信,所有境界,極其險惡。光與彼書,當攝心靜念。所有境界,皆作幻化。好勿歡喜, 惡勿怖畏,自可消滅。須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若到心佛相應之時,有境界無境界皆可。未到心佛相應之時,妄欲即見勝妙境界,即是招魔之根。古人云,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華嚴一經,圓該諸法。究其歸宿,迺在迴向 往生西方。諸大乘經,無不讚揚淨土。四經專明其致。西天,則文殊, 普賢,馬鳴,龍樹等菩薩,自行化他,悉皆指歸淨土。東土,自遠公 廬山結社以來,曇鸞,道綽,天台,善導等,代有聞人。良以佛懸知 後世眾生,根器薄弱,特開念佛法門。故諸菩薩祖師極力提倡,以期 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脫生死。語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念佛法門,須以實行做去。故蓮池大師臨終囑大眾曰,願大家老實念佛。 諸位果能老實念佛,則不負如來說此特別法門之大慈悲心矣。
摘自:印光法師文抄三編下冊 淨業社開示法語(PDF 205-206頁)
~~~~~~~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唐‧般剌密諦譯
楞嚴經卷第七
~~~~~~~
以下掃描圖片擷取自龍藏
=對於楞嚴咒,念誦已久之人,若心得清靜安寧,可喜,當堅持之,最重要是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或以念阿彌陀佛為主,持咒為助修
=未聞此楞嚴咒之人,老年人,不識字人,不懂念之人,則宜平日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為主修,兼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以求消災免難也可
=念經,念咒,念佛菩薩聖號最不應求來生福報,應當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念佛經咒切不可貪求神通,不可急躁
=念阿彌陀佛尤為更直接了當。建議對念佛信心不足,或想多瞭解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
宜看淨空法師正在主講黃念祖居士的《大經解》,稱為《淨土大經解演義》。
得到南梅,北夏,和禪宗虛雲老和尚眾多當時佛教界大德指導的黃念祖居士,也是金剛上師,到最後還是念阿彌陀佛往生。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持五戒修十善業為佛門根本教育
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恩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菠蘿蜜
南無阿彌陀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